當前頁面:首頁 > 新聞中心新聞中心
中科院利用CRISPR/Cas9治療人類疾病
近年來,基因組編輯工具應用廣泛,而成簇的規律間隔的短回文重復序列(CRISPR)技術更是掀起了基因組編輯的熱潮。CRISPR是自然存在于細菌DNA中的序列,與CRISPR相關(Cas)核酸酶共同起作用,指導RNAs保護細菌基因組免受侵入性噬菌體中檢測到的靶向特異性序列的攻擊。
最近已經出現原理論證研究,利用該系統的高序列特異性,來治療動物模型中的遺傳性疾病,以及制備來源于受影響患者的無病干細胞。CRISPR還可讓我們制備具有特異基因突變的小鼠模型,能比現有方法在更短的時間段內達到研究目的。據報道,在2014年早些時候, CRISPR-Cas系統已經成功作為一種工具,在人類細胞中執行高效、高特異性的全基因組篩選,2014年在增強靶標特異性方面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從而為尋找人類健康和疾病相關的基因功能,開辟了無限的可能性。
例如,2月5日,來自軍事醫學科學院放射與輻射醫學院研究所等處的研究人員,在Nature旗下子刊《Gene Therapy》發表一項最新研究,探討了靶定HBV抗原(HBsAg)編碼區的CRISPR/CRISPR相關Cas9系統,在細胞培養系統和活體動物體內的效果。結果表明,CRISPR/Cas9可在體內和體外抑制HBV復制和表達,可能是HBV感染一種新的治療策略。3月12日,美國索爾克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找到了一種方法,首次將來自X-連鎖SCID患者的細胞轉化為干細胞樣狀態,修復基因突變,并在實驗室中促使修復的細胞成功產生NK細胞,從而為這種罕見病的治療帶來了希望。
4月9日,來自云南中科靈長類生物醫學重點實驗室、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昆明理工大學和埃默里大學醫學院等處的研究人員,在國際雜志《Human Molecular Genettics》發表題為“Functional disruption of the dystrophin gene in Rhesus Monkey Using CRISPR/Cas9”的研究論文。這項研究利用CRISPR/Cas9系統,功能性地破壞獼猴中的肌營養不良蛋白基因。
這篇論文的通訊作者分別為云南中科靈長類生物醫學重點實驗室理事長季維智、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李曉江博士。季維智博士歷任中國科學院昆明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副所長;擔任中國科學院昆明研究所第四任所長、所黨委委員、研究員;云南省動物生殖生物學重點實驗室主任,從事靈長類生物學/生殖發育生物學研究。其帶領的云南中科靈長類生物醫學重點實驗室,在2013年利用目前世界最新的基因組編輯技術CRISPR/Cas9和TALENs,實現獼猴和食蟹猴兩個物種的靶向基因修飾,同年10月和11月分別獲得世界首例經過CRISPR/Cas9基因靶向修飾及TALENs基因靶向修飾的兩只小猴,研究成果相繼發表在Cell、Cell Stem Cell雜志,引發全球科學界和媒體的高度關注。
李曉江博士1991年在美國Oregon Health Science University 獲博士學位,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博士后,2010年入選中組部千人計劃,從事遺傳性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病理機制研究、細胞內轉運與早期神經系統的發育研究,研究成果多次發表在PNAS、Cell Res、Hum Mol Genet、Neuron、JCB、Brain、JBC等國際知名期刊。
CRISPR/Cas9已被用于不同物種的基因組遺傳修飾,包括靈長類動物。不幸的是,這種新技術確實會產生嵌合突變(mosaic mutations),而且我們還不知道這種突變是否可以功能性地破壞靶基因,或引起人類疾病中所看到的病理學跡象。如果我們要使用CRISPR/Cas9制備大的人類疾病動物模型,就必需解決這些問題。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CRISPR/Cas9靶定獼猴的肌營養不良蛋白(dystrophin)基因,以產生可導致Duchenne型肌營養不良癥(DMD,肌營養不良的X連鎖隱性形式)的突變。檢測相對靶向率表明,CRISPR/Cas9靶定可能會導致獼猴肌肉中高達87%的肌營養不良蛋白基因發生嵌合突變。
此外,CRISPR/Cas9可在雄性和雌性獼猴中誘發突變,具有早期DMD中所看到的顯著耗盡的肌萎縮蛋白和肌肉變性。這些研究結果表明,無論遺傳模式如何,CRISPR/Cas9可以有效地制備人類疾病的猴模型。新生Cas9靶向獼猴中存在變性的肌細胞,表明在疾病早期進行干預治療,可有效緩解肌病變。
最近已經出現原理論證研究,利用該系統的高序列特異性,來治療動物模型中的遺傳性疾病,以及制備來源于受影響患者的無病干細胞。CRISPR還可讓我們制備具有特異基因突變的小鼠模型,能比現有方法在更短的時間段內達到研究目的。據報道,在2014年早些時候, CRISPR-Cas系統已經成功作為一種工具,在人類細胞中執行高效、高特異性的全基因組篩選,2014年在增強靶標特異性方面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從而為尋找人類健康和疾病相關的基因功能,開辟了無限的可能性。
例如,2月5日,來自軍事醫學科學院放射與輻射醫學院研究所等處的研究人員,在Nature旗下子刊《Gene Therapy》發表一項最新研究,探討了靶定HBV抗原(HBsAg)編碼區的CRISPR/CRISPR相關Cas9系統,在細胞培養系統和活體動物體內的效果。結果表明,CRISPR/Cas9可在體內和體外抑制HBV復制和表達,可能是HBV感染一種新的治療策略。3月12日,美國索爾克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找到了一種方法,首次將來自X-連鎖SCID患者的細胞轉化為干細胞樣狀態,修復基因突變,并在實驗室中促使修復的細胞成功產生NK細胞,從而為這種罕見病的治療帶來了希望。
4月9日,來自云南中科靈長類生物醫學重點實驗室、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昆明理工大學和埃默里大學醫學院等處的研究人員,在國際雜志《Human Molecular Genettics》發表題為“Functional disruption of the dystrophin gene in Rhesus Monkey Using CRISPR/Cas9”的研究論文。這項研究利用CRISPR/Cas9系統,功能性地破壞獼猴中的肌營養不良蛋白基因。
這篇論文的通訊作者分別為云南中科靈長類生物醫學重點實驗室理事長季維智、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李曉江博士。季維智博士歷任中國科學院昆明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副所長;擔任中國科學院昆明研究所第四任所長、所黨委委員、研究員;云南省動物生殖生物學重點實驗室主任,從事靈長類生物學/生殖發育生物學研究。其帶領的云南中科靈長類生物醫學重點實驗室,在2013年利用目前世界最新的基因組編輯技術CRISPR/Cas9和TALENs,實現獼猴和食蟹猴兩個物種的靶向基因修飾,同年10月和11月分別獲得世界首例經過CRISPR/Cas9基因靶向修飾及TALENs基因靶向修飾的兩只小猴,研究成果相繼發表在Cell、Cell Stem Cell雜志,引發全球科學界和媒體的高度關注。
李曉江博士1991年在美國Oregon Health Science University 獲博士學位,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博士后,2010年入選中組部千人計劃,從事遺傳性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病理機制研究、細胞內轉運與早期神經系統的發育研究,研究成果多次發表在PNAS、Cell Res、Hum Mol Genet、Neuron、JCB、Brain、JBC等國際知名期刊。
CRISPR/Cas9已被用于不同物種的基因組遺傳修飾,包括靈長類動物。不幸的是,這種新技術確實會產生嵌合突變(mosaic mutations),而且我們還不知道這種突變是否可以功能性地破壞靶基因,或引起人類疾病中所看到的病理學跡象。如果我們要使用CRISPR/Cas9制備大的人類疾病動物模型,就必需解決這些問題。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CRISPR/Cas9靶定獼猴的肌營養不良蛋白(dystrophin)基因,以產生可導致Duchenne型肌營養不良癥(DMD,肌營養不良的X連鎖隱性形式)的突變。檢測相對靶向率表明,CRISPR/Cas9靶定可能會導致獼猴肌肉中高達87%的肌營養不良蛋白基因發生嵌合突變。
此外,CRISPR/Cas9可在雄性和雌性獼猴中誘發突變,具有早期DMD中所看到的顯著耗盡的肌萎縮蛋白和肌肉變性。這些研究結果表明,無論遺傳模式如何,CRISPR/Cas9可以有效地制備人類疾病的猴模型。新生Cas9靶向獼猴中存在變性的肌細胞,表明在疾病早期進行干預治療,可有效緩解肌病變。
(來源:生物通)
上一篇:醫藥中間體市場研究
下一篇:張鋒:用新型高效Cas9實現基因組編輯